IT常识

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之间的盲区

2023-01-21 4359人阅读
讲个故事
  
 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之间的盲区
  
  大学同学打电话给我,要我帮忙。她正在创业,做旅游。因为知道我以前做软件,问我能不能帮她介绍一个做技术的朋友,她公司现在缺一个懂技术的,想要招一个。
  
  我问怎么回事。她说想搞个软件,能自助展示行程路线和价格,客户可以按自己偏好选择,相关信息一下子就呈现出来了,这样就很方便。另外还要做一个 iOS 软件,用来管理客户信息和内部资料,自己用的。
  
  好,那把你的需求,产品业务介绍相关文档发过来。没有,都没有,她说。这让我有点犯怵。
  
  第二天见面,她说前阵子,上了个培训课,关于时间管理的。课上,老师介绍了个软件,叫 Omnifocus。都是的公司也在用这款软件,用来协调安排公司运转。公司不大,10来人左右,但一年下来,平均每个人的给企业带来的效益都是千万以上。同学说,这软件好,开了不少眼界,后面还要断续上课,学费 1 万多,值!
  
  听完,我大概知道了八九分。我说,你没必要招个研发人员,成本那么高。你需要做的东西,市场都有现成的产品,一年的费用跟你招人相比,要少得多,还不需要维护。
  
  每天都吃面包,上街买一个就好,总没必要种小麦吧,时间和精力都花到种植上了。
  
  像同学这样的朋友,今年有好几个找过我,都有在做着互联网,希望望能借互联网技术来提升竞争力。
  
  行业间的鸿沟
  
  我是做物流产品的,客户群体就是那些跑运输的大小老板。他们行业流行一句话,「上学不读书,长大跑运输」,高中毕业的都不多。近一年的接触下来,发现是隔行如隔山。像同学这样做传统行业的人,虽然使用互联网产品,滴滴打车,微信啊,但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行业的应用并不了解。我们做互联网行业的呢,对传统行业也不了解,吃喝玩乐哪个不是靠互联网,有种互联网无处不渗透的错觉。两个行业中间存在这样的鸿沟。
  
  传统企业作为需求方,希望能够运用互联网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,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,总想着自己搭灶台,烧柴做饭,门上挂个「研发部」牌子也是一种实力象征。
  
  互联网企业产品公司作为供应方,难以琢磨传统企业的需求,吃透他们的心智。一个在门里面,一个在门外面。里面园区太大,里面的人说我有车,可以带着大家到里面转,路线呢,是统一的。外面的人想着还是自己造辆车到里面逛,自由呀。
  
  结果呢?外面的人都是忙着造车,其实大多数根本造不起。里面的人呢,租车载客的生意也不好做。
  
  媒体最擅长的事发赚眼球的文章。把互联网捧得老高,给传统行业的人假象,未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要素,过于看重技术在业务发挥的力量。我见过有的老板冲着阿里发家史,想借着互联网就生出个金娃娃,试了一年左右,发现却一地鸡毛。后面态度就反转,互联网实际上就是骗人的,骗投资人的钱,你看京东到现在都还是亏着的。站在外面,看不到里面的风景,容易:
  
  放大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能力。实际技术只是技术而已,落地的要靠业务。
  
  过度重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。技术投入消耗资源,忽略对服务的专注。
  
  启示与机会
  
  相对传统行业来说,互联网从业人员作为供应方,在信息不对称上,有着天然的优势。针对传统企业对互联网产品的需求,存在着市场与机会,可以被进一步挖掘。我想到了 3 个角度:
  
  客户抵达。企业产品在营销上怎样抵达目标客户,引起他们的关注。了解他们的心智,思考怎样让客户愿意接受自己的产品,不需要自己做相关产品,那样做成本太大。
  
  信息化培训。既然两个行业存在巨大的鸿沟,处在两端的人彼此都不熟悉对方的行业特性。但懂得互联网产品的人就存在着这样的机会,利用自己的需求优势给那些需要的企业做培训,培训的产品不一定要自己开发,对接好供求方和业务方,两边都有利益空间。
  
  技术下沉。互联网聚集着大量的思维优秀的人,但不管体量如何,都得在一个桌子上扳手腕。不管多聪明,体量小活得就很辛苦。如果有资源,熟悉某块传统业务,降级到传统行业里,就像骑着电动车,跟那些用双腿跑步的人比赛,不会跑得太累,还有糖吃。当然,市场空间不会太大。
  
  在过去两年里,面向中小企业的C端用户的企业产品在快速发展。像美团的外卖,帮助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本地化服务,这块服务是更早的时间里,互联网未开垦的荒地。就整个国内的企业来讲,还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,特别是内陆的二三线城市,并没有能利用互联网工具来更好地改进内部运转效率,提升企业竞争力。这块小荒地,市场会以哪些方式去开垦呢?
热门推荐
发布项目联系我们
分享至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