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7日晚,微信6.5.8 iOS版本上线多项新功能,其中,微信实验室推出的“看一看”和“搜一搜”,涉及流量分配及内容分发,受到业界高度关注。
据观察,“看一看”所呈现内容,目前跟它们的阅读量、点赞量、转发量、留言评论量及赞赏数量等尚未显现出强关联的关系。
比如,有阅读量仅一两千、点赞数在个位数、未被转发朋友圈的推文,也会出现在“看一看”中;而朋友圈疯传的10w+爆文、被打赏很多的推文,却未必有机会在“看一看”露脸。
此外,经过数十次统计和测试,“看一看”呈现的文章,不一定曾在用户本人及用户好友的朋友圈出现过;而那些曾在用户朋友圈出现过的文章,出现频次高低也不能决定它是否一定能在“看一看”页面中靠前显示。比如,我的朋友圈中只出现过一次的推文,要比出现多次的内容,在“看一看”页面获得更靠前位置。
两个问题 我们还要从微信官方的角度来逆向思考:它希望哪些文章更多地出现在“看一看”页面?又不希望甚至不允许哪些文章出现?
先回答后一个问题。微信一定不希望破坏用户阅读体验、“占微信便宜”的文章出现在“看一看”页面。
跟其他资讯分发平台不一样,微信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,此前,公号推文流量分配权、商业变现权,很大程度上都是掌握在公号运营者自己手中。随着公众号越来越多,每个用户订阅的公号越来越多,微信朋友圈转发内容也变得越来越“功利化和趋利化”,海量内容缺乏有效筛选机制,很多微信用户因此都有“微信上的内容越来越多但越来越不值得看”的感觉。
“看一看”的目标应该是成为比较靠谱的信息精筛器——微信不缺用户,不缺使用频次和用户黏性,只有那些有利于解决用户痛点、提升用户体验的事才值得它去做。
因此,“看一看”呈现的内容,或许比那些只凭借用户兴趣爱好等简单标签就无休止、不节制地呈现海量信息流的资讯分发平台要精锐,它的主要发力点是“社交关系”。
另一方面,无论微信怎么想,“看一看”事实上都给了公号一个曝光机会、一种流量获取渠道。这意味着,“占微信便宜”的内容很可能不会出现在“看一看”页面。
什么是“占微信便宜”? 比如,靠刷量获得虚假阅读量点赞量那些公号,它们的推文出现在“看一看”的机会微乎其微,一是这些公号推文常常质量一般甚至糟糕,有损用户体验;二是如果这些弄虚作假的公号开通了广告主流量主,假设它们频繁出现在“看一看”,不仅是反讽微信官方自身的阅读量点赞量等甄别机制,也等于微信被钻了算法空子、“薅了羊毛”。
以上不仅是个人分析结论,也是过去半年多高频使用“朋友圈热文”的用户体验。
还有没有微信不希望出现在“看一看”的其他内容类型,比如自媒体大号收钱后推送的各类广告及软文?这方面我还没有足够多的数据和观察来下结论,一个不够成熟的感受是:微信倾向于扼制这类文章出现在“看一看”,但它的鉴别机制尚不成熟。
微信希望在“看一看”(及“搜一搜”)页面呈现哪些内容?
如前所述,“看一看”是千人千面呈现,但微信官方希望精准呈现用户真正感兴趣、看完后体验很不错的内容。结合观察和体验,总结一下这种内容的特点(如果你想自己的推文更多出现在“看一看”,这些特点可能对你非常有用):
1. 标题党行不通,尽量不要玩标题党。 我很少在“看一看”页面遇到纯标题党类型内容,那些在微信公众号上大行其道的标题党似乎失效。“看一看”页面呈现的标题类型,多是含有跟内容主题密切相关且包含至少一个关键字/词,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一惊一乍式言语,像“震惊体”行不太通(认证类媒体机构发布的此类内容除外)。
2. 原创内容占更大优势。 据不完全统计,“看一看”页面呈现的内容,绝大多数是打了原创标的公号推文,比例远远超过一半,高达70%-80%。
3. 认证公号的内容占更大优势。 据不完全统计,“看一看”页面呈现的内容,绝大多数是由认证类公号所推送,比例在60%甚至70%以上。
4. 长篇类型内容更有优势。 据个人体验及观察,劣质营销号鸡汤号那种惯用只有几百字的推送内容(含视频内容),很难有机会出现在“看一看”页面。它更多呈现1500字甚至2000字以上的长篇类型内容。
目前我尚无充分证据来判断算法是跟内容长度有关,但推测算法的一个重要因子是用户停留时长,即用户如果阅读这篇文章的时间越长,它越有可能被精选、分发到“看一看”、“搜一搜”等页面。
前述对算法有研究的技术人士向我提供了一段代码(返回码),它是微信用户在离开一篇文章时反馈给微信服务器的。这段代码显示,微信服务器可通过返回码来识别用户是否读完了一篇文章、阅读一篇文章的时长等。这段代码可能佐证了我的猜想。
5. 聚集细分领域的公号更有优势。 据观察,长期聚焦细分领域(比如科技、互联网题材)原创内容生产的公号,更有机会出现在“看一看”页面。
6. 微信官方此前就微信指数接受新榜采访时指出:“微信有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,不会获取用户任何的敏感信息,包括聊天记录、微信号、朋友圈评论等。” 按照微信官方这种理念和逻辑,我认为,微信在“看一看”及“搜一搜”的算法中,也不会采集用户聊天记录、朋友圈评论这类敏感数据,但它可以通过一个微信公众号的主体(如认证号还是个人号)、是否开通原创功能及原创内容比例、公号过往的各种违规记录等,以及一篇推文的用户阅读时长、推文被其他公号分享或白名单转载的次数、打赏数量及数额(遗憾的是iOS版微信已被取消赞赏功能)、真实阅读数点赞数、转发朋友圈次数等,分别给各项指标不同权重来综合制定一个算法公式,从而实现精准筛选和内容分发、流量分配。
在上述所有因子中,我建议公号运营者要高度重视其中四项:原创、认证、不要违规、用户阅读时长。前两项比较容易做,第三项需要精通微信规则并时刻关注政策变化,用户阅读时长最重要也最难,只有那些真正有料、用户喜欢的内容,才有可能赢得用户最多停驻时间——我认为,目前公号数据造假者因造假成本及造假技术原因,很难对用户阅读节奏(划屏阅读行为)、阅读时长(停留页面时间)造假。
从这个角度看,“看一看”如果能走出“实验室”,成为“微信第一入口”的标配菜单,它就会成为真正基于人际关系、用户兴趣的精筛细选内容分发机制,也将成为精锐小号的福音、垃圾大号的丧钟。